毡绣是蒙古族独特的刺绣艺术,蒙古族群众以毡为纸,以针为笔,以线为颜料,在毡子上绣出栩栩如生的图案,传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现年73岁的苏布登其其格出于对毡绣技艺的热爱,多年来坚持毡绣创作。一张羊毛毡,被剪裁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在上面描上图样,一针一线绣出喜欢的样子,精致又富有民族特色。苏布登其其格从小就和母亲一针一线学习毡绣。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把羊毛处理干净,擀成羊毛毡,然后把盐、面粉与牛奶调在一起,用小木棍蘸着在羊毛毡上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直至长大后参加工作,她都没有放下过针线。走进苏布登其其格毡绣工作室里,记者被这里的装饰和布置深深吸引,置物架上摆放着骆驼、羊、挂画、坐垫、杯垫、抽纸盒、笔筒、背包等各式各样融合了现代元素的毡绣创新作品,令人目不暇接,作品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我记忆里,我母亲画图案不用任何辅助工具,都是一笔画成的,用制作好的驼绒线配上精细的针法,选取的颜色越多,毡绣作品就越精致。我退休后开始边制作边传授手工艺、毡艺,主要想做公益,免费教学,然后将制作的商品进行销售,并将所得资金进行捐赠,我办的培训不收学费,教学材料也是由我提供,现在学的学生也多了,制作的作品也多了。”传承人苏布登其其格说。
“以前在牧区就喜欢刺绣,听说苏老师来我们社区做56个民族儿童画像的刺绣工艺品,就来参加了,这对我们来说是晚年的娱乐,能参加这个工艺制作我们很高兴。”居民旭日玛说道。
“过去,我们都忙着生产、生活,没有条件琢磨毡绣技艺。”苏布登其其格拿出早期的毡绣作品,上面大多绣着五畜、花鸟等一些比较简单的花纹图案,作品显得比较单一,现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让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融合得更加自然,苏布登其其格就在网上自学和外出学习观摩,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多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制毡技艺’培训班以及非遗传承人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我们传承人的技艺明显提高,我们希望通过毡绣艺术将实践和创新结合起来,以点带面,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苏布登其其格说道。如今,年过70的苏布登其其格算得上是手工毡绣“达人”,凭借精湛的毡绣技艺,把非遗传承人的担当和美好愿景绣绘在每一幅毡艺作品中。毡绣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有效保护和传承了毡绣艺术,还带动牧民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