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巧手传承民间毡艺——记非遗传承人苏布丹其其格
作者:草原全媒体  发布时间:2024-05-17  阅读量:817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让古老的艺术,成为民族融合、文化互鉴的印记,在新时代,展现出北疆文化之美。镶黄旗蒙古族中学退休教师,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会员,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布丹其其格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

走进镶黄旗新宝拉格镇哈夏图社区毡艺工作室,记者看到,坐垫、挎包、毡毛画、毡毛笔筒等做工精美、款式多样的手工制品有序的展示陈列着,令人目不暇接。苏布丹其其格老师正在对学员们进行毛毡刺绣针法、颜色搭配等内容的指导,学员们边认真听讲边进行动手实操。

“我跟着苏老师学习毡艺有四五年了,在这期间有很多收获,苏老师教我们的这段时间从来没收过任何费用,我们老年人们非常开心、也非常幸福,能有这么好的老师。”学员乌云高娃说道。

图片


图片

从小在牧区生活的苏布丹其其格,在儿时就深受母亲的影响,对毡艺有着极大兴趣,她跟着妈妈一针一线学习毡艺,日复一日的学习、制作,让她从骨子里爱上这项蒙古族传统技艺。

如今70岁的她算得上是手工毡艺“达人”,她的作品不仅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而且色调简洁明朗,充分展现了她高超的工艺水平。与此同时,如何巧妙地把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在一起,绣出最打动人心的作品,也是苏布丹其其格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和突破的方向。2016年她被聘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民族服饰暨手工艺品高级培训班毡子工艺品老师。

图片

“我从2015年开始,把毡艺教学作为计划和方向,刚开始在学校开展毡艺兴趣班。2018年开始在社会上开展了很多活动,有了很多徒弟,当我的徒弟没有年龄、性别的限制,谁愿意学我就教谁,到现在我的教学没收过任何费用。我写过毡艺的书、也通过建微信群做各种集体活动等工作,把民族的文化传承的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苏布丹其其格说道。

苏布丹其其格先后培养80余名徒弟制作毡艺。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份宝贵的非遗项目得以延续和传承。

图片

图片



“我跟着苏老师学了四五年了,老师非常无私的教了我们很多东西,没收过任何费用。以前我不怎么重视毡艺,跟着苏老师以后,才知道我们的毡艺可以传承。做毡艺后我的收入也挺好的,还有阿拉善和呼伦贝尔的顾客购买我的作品,一年出售毡艺制品收入达到2万多。这些都是苏老师教授的好,她时长叮嘱我们,要把毡艺传承给我们后辈。”学徒嘎玛说道。

苏布丹其其格老师退休后从事民间艺术研究创作,发表过20多部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了3部有关民间艺术的书籍。如今,苏布丹其其格老师依然迈着勤快的脚步在生活中忙碌着,凭借精湛的毡艺,把非遗传承人的担当和美好愿景绣在每一幅毡艺作品中,让蒙古族毡艺在草原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Copyright © 2004-2017 草原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服务热线:4000471660 手机:4000471660 备案号:蒙ICP备18004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