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板凳,一台修鞋机,旁边还放着钻头、锉刀、胶水、补鞋线……看似简陋的工作场所,看似有些年头的修补工具,却都是一直陪伴着罗占师傅的“老伙伴”。
“师傅,我新买的鞋脱胶了,麻烦帮忙补补。”“好!两分钟就好。”罗师傅在一旁给鞋子粘鞋胶,修鞋的人坐在椅子上等候,不一会儿,有着裂缝的鞋子在巧手鞋匠的修复下完好如初。从前,这样的修鞋场景,极易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在过去,人们还不太富裕,一双鞋要穿好多年,总是补了又补,修了又修,所以钉鞋匠的生意很好做。近些年,随着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鞋子旧了、坏了甚至过季了就会换新鞋,修鞋这一行业渐渐被淘汰,鞋匠师傅变得越来越不多见。
时代在变,补鞋的价格也经过了多次变动。从最初的几毛钱,到如今的微信支付,罗师傅技艺老派,但心却与时俱进。罗师傅边给皮鞋上色边对记者说:“这鞋原本是棕色的,褪色之后需要补色。皮鞋上色要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皮质,选择不同的染料、成膜剂,否则会出现掉皮、脱色的现象。现在,修鞋不是粘一粘、缝一缝就可以了,还需要了解制作工艺和皮革质地。这样才能做好改色、换款、翻新。”
如今,仍有许多顾客爱找“钉鞋师傅老罗”,他干活细致利落:一双开胶的鞋,不需要绕圈转着钉,只需把容易开裂的地方钉结实,其它地方粘胶,既美观又实用。40年来,除了认真修好每双鞋外,罗师傅还经常助人为乐,过去没钱的学生修鞋,他不要钱,生活困难的家庭,他少收费,总是把“算了”挂在嘴边。
人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且要做好、做精。40年来,罗师傅一直坚持着钉鞋这件事。40年的兢兢业业,都刻在他满是裂痕老茧的双手上。岁月打磨的不仅是手上的纹路,还有功夫,这些都是在这个年代触动人心的见证。穿针引线、缝补敲钉,多年岁月积淀下来的手艺在鞋匠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鞋匠被称为“手艺人”不无道理,修鞋不仅在于“修”更重在“巧”,不仅要将鞋子补好,更要补得好看。
如今,和钉鞋行业一样,不少传统工艺都面临着生存难题。随着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发展,传统工艺的生产方式开始没落,一些优秀的传统工艺人面临后继乏人的处境,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工匠精神”,对于罗师傅来说,他的技艺以及施展过程中所修补的鞋子物品,保留有浓重的人工痕迹,在他看来,孩子有出息,自己身体好,吃得饱,睡得香,凭良心挣着辛苦钱,勤劳致富,默默地做好事,就是幸福的生活。
来源:镶黄旗宣传平台公众号
Copyright © 2004-2017 草原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服务热线:4000471660 手机:4000471660 备案号:蒙ICP备18004419号-1